医院新闻
连续高热+血小板减少+多脏器受损!元凶竟是……
蹊跷发热:六旬阿姨出现身体危情
2025年2月16日
北京海淀医院发热门诊
接诊了一位特殊患者
⬇️⬇️⬇️
62岁的姜阿姨持续高热7天
体温高峰波动在39-40℃
伴随食欲减退、尿量减少
眶周更出现出血性皮疹
令人警觉的是:
姜阿姨的血小板在4天内减少至68*10^9/L(正常值100-300),肝肾功能全线报警:转氨酶超3倍、肌酐突破143μmol/L、尿蛋白飙升至4+!
抽丝剥茧:医疗侦探破译“发热密码”
“这绝不是普通感冒!”
面对复杂病情
耿燕医生敏锐捕捉到
“出血性皮疹+眼睑水肿”的信号
医护团队立即启动
“医疗侦探”模式
火速安排收住感染科病房
病房中,李珺副主任医师、田国保副主任医师,张蔚主治医生以及王睿住院医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及流行病学史调查。
结合“高热+血小板减少+多脏器受损”的特征,医生将排查重点锁定在特殊传染病:以老鼠为传染源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常因蜱虫叮咬后感染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
关键突破:拆迁工地暗藏致命杀手
在患者否认接触鼠类/蜱虫的情况下
董建平副院长抓住
“附近商城拆迁”的关键线索
结合南城改造时的疫情经验
团队果断送血标本检测
当日中午回报:汉坦病毒检测ELISA方法及胶体金方法均提示IgM阳性,IgG灰区。同时患者血mNGS回报汉坦病毒属汉城病毒序列阳性。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明确!
此时家属才惊觉
患者发病之前清扫厨房时
发现洗手台下方确实可见鼠粪
肾综合征出血热常出现低血压休克、肾衰竭及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庆幸的是,姜阿姨仅出现少尿、轻度肝肾功能异常。
经过感染性疾病科与营养科、肾脏内科等多学科会诊诊疗,通过对症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保肝、肠内外营养支持等治疗,8天后姜阿姨好转出院,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随诊,化验指标一切正常!
为表示感谢
姜阿姨为科室送上一面锦旗
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这份信赖将化作
践行精准诊疗的永恒动力
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
1 什么是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我国为重疫区,每年占世界报道90%左右,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区域。
2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肾综合征出血热经啮齿类动物传播,我国主要宿主动物、传染源为黑线姬鼠、褐家鼠、林区为大林姬鼠。主要通过接触含病毒的鼠尿、粪、呕吐物及鼠血、组织液等经皮肤黏膜侵入机体,或者通过摄入污染的饮食、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不会在人与人间传播。
近年常爆发家鼠型出血热,主要在春夏季出现;而野鼠型出血热则主要在秋季丰收时出现。文中姜阿姨感染的汉城病毒就属于家鼠型出血热。
3 有哪些临床表现?
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最多可以45天。肾综合征出血热起病急,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高热达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面红、颈红、前胸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粘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典型病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病情重者前3期可重叠,轻型病例可缺少低血压休克期或少尿期。
4 肾综合征出血热如何治疗?
由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复杂,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器官损伤,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甚至可出现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所以患病后应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三痛、三红等出血热典型症状,要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尽早规范治疗。
5 我们怎样做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工作?
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手段是防鼠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例如做好防鼠、灭鼠工作,保持个人卫生,以及食物和饮水的安全。个人野外或疫区活动时,穿长袖衣裤、手套,避免皮肤暴露。
其次为接种疫苗,一般是在疫区和高危职业人群中开展疫苗接种;疫苗基础免疫共有2针,在0天和14天各注射1次,1年后再注射1针加强免疫。建议在最后一次接种后的7-8年,再加强接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