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绝处逢生!海淀医院用创新与协作逆转困局
在临床诊疗的复杂战场上
每一例疑难重症都是对
医疗团队技术储备、协作能力
与责任担当的全方位考验
当恶性胸膜间皮瘤遭遇药物匮乏困境
当主动脉瘤披着"肺部肿物"的外衣
海淀医院的两场“生命保卫战”
正上演着现代医学最动人的注脚
尖端技术是“武器”
多学科协作是“兵法”
而“以患者为中心”的信念
始终是破局的核心密码
当罕见肿瘤遭遇血管定时炸弹
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新探索
66岁的张鹏(化名)至今记得2021年的那一天,持续胸闷、大量胸腔积液背后,是一纸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IIIB期)的诊断书——这是一种罕见且高度侵袭性的肿瘤,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足12个月。
2021年,张鹏因胸腔积液合并肺部占位来我院就诊,胸外科团队在胸腔镜明确诊断并胸膜固定有效控制(治疗)胸腔积液的情况下,通过全身化疗让其病情暂时稳定,2024年5月发现远胸壁处转移后,团队果断实施转移灶切除+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保证张鹏日常生活。
真正的危机出现在2025年初。张鹏胸膜主病灶进展,影像学显示肿瘤侵袭范围扩大。此时,全身药物治疗反应欠佳,且国内外指南中针对MPM的后线治疗方案选择有限,更棘手的是,术前CT意外发现急性主动脉夹层——心脏供血的主干道出现撕裂,随时可能像气球般爆裂开!
一边是逐渐失控的肿瘤,一边是分分钟致命的血管危机,该先治病还是先救命?经多轮讨论,团队达成共识——“保命优先,控瘤并行”。于是,血管外科采用微创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术后24小时张鹏就能下床行走。
康博刀消融时的影像
两周后,胸外科便实施肿瘤介入治疗,在影像导航下完成康博刀精准消融【康博刀治疗机制:冷热消融(从-196°到+80°)】,术中实时监测避开重要血管,消融范围覆盖90%以上肿瘤区域。
这场先拆血管炸弹,再灭肿瘤堡垒的接力赛,让张鹏成功度过这场危机。
误诊迷雾中的生死时速
主动脉瘤的多学科突围
另一场危机同样惊心动魄。2023年,李莹(化名)因反复咯血于外院就诊,外院胸部CT 提示左肺上叶主动脉旁“软组织肿物影”,当地医院按“肺部炎性病变”进行抗感染治疗,但症状始终未缓解。2024年,外院增强CT发现主动脉弓小动脉瘤,李莹随即转诊至北京某心血管专科医院。然而,该院血管外科认为需先明确“肺部肿物”性质再处理动脉瘤,因两学科治疗优先级分歧,患者无奈返家观察。
直到近期,李莹因突发咯血,被紧急送往我院胸外科。胸外科黄宇清主任敏锐察觉异常:CT显示“肺部肿物”与主动脉弓紧密粘连,主动脉瘤体被肿物包裹,随时可能破裂。黄宇清当即启动增强CT复查,结果令人揪心——主动脉瘤较前显著增大,瘤周出现夹层样血肿,一处薄弱区已呈“鼓泡征”,预示破裂风险极高!
海淀医院血管外科林瑞敏主任和陈占医生接诊后,立即组织呼吸科、影像科、胸外科、麻醉科、心内科等多学科讨论,最终达成共识:患者“肺部肿物”本质是主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假性动脉瘤,必须立即干预!然而,就在完善术前检查时,李莹再次突发大咯血500毫升,血氧饱和度骤降至70%,抢救刻不容缓!
图片由AI制作
次日清晨,血管外科团队在导管室展开了这场与死神的激烈博弈。无影灯下,超声探头率先划破寂静引导完成股动脉穿刺,为后续治疗打开关键通道。造影证实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已趋于破裂,大量造影剂外渗,情况危急。团队成员迅速反应,果断释放覆膜支架,瞬间封闭破口,遏制了致命性出血。面对瘤腔仍存在的活动性出血,医生们采用弹簧圈精准栓塞瘤腔及支气管动脉阻断血流。
整个过程中,麻醉科团队全程密切配合,通过控制性降压策略将患者收缩压维持在 90mmHg 以下,为手术创造了安全的血流动力学环境,有效降低了术中出血及窒息风险。
在多学科团队的默契协作下,这场与血管 “炸弹” 的交锋逐步走向胜利,患者的生命体征在严密监护下趋于平稳。术后复查显示支架位置理想,咯血未再复发。
破 局 逻 辑
两个案例,两种危局,却藏着相同的破局逻辑。康博刀的冷热消融、三维重建的精准成像…… 这些硬核技术为绝境患者打开了新通道。但同样重要的是,海淀医院MDT团队的多学科协作。
胸外科、血管外科团队协同为张鹏动态调整方案 4 年,在“杀瘤”与“护心”间反复权衡;李莹的误诊破解更依赖胸外科的敏锐直觉、影像科的精准解读、血管外科的果断出手——真正的 MDT,不是大会诊走过场,而是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流程深度融合。从恶性肿瘤的超长生存到血管急症的精准拆弹,海淀医院的实践证明:当尖端技术装上多学科协作的引擎,当每个科室从单打独斗变为齿轮联动,医学就能在绝境中凿出希望的裂缝。
这或许就是现代医疗的终极方向
不是某一科的英雄主义
而是整个体系的协同进化
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
而是以患者为圆心的温暖闭环
当技术有了协作的智慧
当治疗有了人文的温度
每一场与死神的博弈
都可能成为改写生命的奇迹
链接知识
1.什么是多学科会诊?
多学科联合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通常是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诊疗模式。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特定疾病,依托多学科团队,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该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旨在为疑难、复杂病情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保驾护航。
2.什么是复合式冷热消融技术(康博刀)?
复合式冷热消融技术是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手段,通过一根约2mm的消融针进行-196℃的深低温冷冻和85℃的超高温加热,对肿瘤治疗部位进行物理性彻底的杀灭。部分患者可即做即走,无需住院。手术过程中多数患者仅需局麻即可,即便是大血管、心脏附近肿瘤以及起搏器植入患者,均可进行手术。
▲康博刀消融针
▲康博刀®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
复合式冷热消融技术(康博刀)属于国际原创、中国首创的国家创新型科研技术,是真正的「中国智造」,2017年获NMPA批准上市,2020年获欧盟CE认证,2024年获美国FDA“突破性设备认定”。目前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肺癌与肺结节、肝癌、乳腺癌与乳腺结节、前列腺癌、肾癌、软组织肿瘤等多种实体肿瘤:用于早期肿瘤可达到根治的目的,用于中晚期肿瘤可达到减轻患者肿瘤负荷、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期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