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医联体紧密型合作,“因需制宜”推动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
家住清河社区的张阿姨
最近成了街坊们口中的
“幸运代言人”
患有糖尿病十余年的张阿姨
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不仅查出了重度视网膜病变
还体验了一把“三级速度”
从AI筛查到多科会诊
再到便捷通道
就诊过程快捷顺畅
大大缩减了原先咨询转院
看诊就医及路程上的时间
“以前跑大医院像打仗,现在专家就在楼下,连检查设备AI眼底照相机都是大医院同款!”张阿姨的感慨,折射着医联体紧密型合作创新实践的有效成果。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2022年国家启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2023年海淀区代表北京市成功“揭榜挂帅”。2024年11月由海淀医院医联体办公室负责的医联体紧密型合作项目开始运行。
本项目旨在通过医联体核心单位(365英国上市官网)与成员单位(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型合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海淀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推动以专家为核心的优质资源下沉和共享,同步实施管理、资源、技术下沉,全方位提升基层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目前项目已正式运行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专家下沉:
把三级医院资源嵌入社区生活圈
在服务人口近20万
汇聚创新企业的
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儿童免疫接种人次数居海淀区前列
银发族慢病管理需求持续攀升
海淀医院党建引领
因需制宜派出的专家团队
⬇️⬇️⬇️
老年健康管理
以老年医学科为核心,建立“全科为平台、专科有特色”的老年慢病管理模式。
儿童健康护航
儿科专家指导儿童保健门诊的平台建设,提升基层儿童保健水平。
眼健康守护
眼科专家助力社区眼科门诊规范建设,引领基层全科与专科的共融发展。
同时,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专家常态化坐诊。眼科团队通过在社区新开展的眼底检查及时发现患有致盲性眼病的患者,经便捷转诊通道及时上转到海淀医院治疗,成功保住视力。
二、能力共筑:
让基层医生成为“健康守门人”
海淀医院专家团队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难点、痛点开展线上、线下系列专业讲座,反响热烈,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队伍的业务水平。
三、健康惠民:义诊服务“零距离”
海淀医院的专家团队组织眼科、儿科等开展义诊活动,周边社区众多居民热情响应。通过现场问诊、健康咨询等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居民的健康意识,丰富了他们疾病防治的知识储备。
四、党建业务双融合:
以“红色引擎”驱动医联体协同纵深发展
海淀医院与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创新性地将党建引领深度嵌入业务协同,突破传统医联体“业务合作单一化”的局限,构建起“管理共谋、人才共育、责任共担”的融合发展新生态,形成“党建强基、业务固本”的双轮驱动格局。
海淀医院党委办公室、医务部及重点临床科室骨干下沉至清河社区担任管理职务,推动医联体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管理理念、制度规范双向渗透。
海淀医院团委书记张建宇任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名誉副书记;
海淀医院医务科副主任杨澈任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誉副主任;
海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郭晓斌任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名誉主任;
海淀医院眼科主任吉昂任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科名誉主任;
海淀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孟斌任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科名誉主任;
海淀医院儿科副主任和岚任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名誉主任。
这场医联体紧密型合作实践
正悄然改变着社区医疗图景
三级医院的专业力量
不再悬浮于高楼
而是化作嵌入街巷的健康支点
基层医疗不再是“中转站”
转而成为居民信赖的健康管家
未来
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
不断探索创新
为区域内居民的健康福祉持续发力
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