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从ICU到产房:听海淀医院护士讲述 “与生命对话” 的日常

来源: 重症医学科 儿科 急诊医学科 产科    

发布时间:2025-05-1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在海淀医院的长廊里

监护仪的滴答声

儿科病房的轻声安慰

急诊室急促的脚步声

产房的啼哭声

交织着不同生命阶段的乐章

这里的护士们

用岁月书写守护的诗篇

值此护士节

让我们跟随

不同科室、不同年资护士的视角

聆听他们与生命的对话

  ICU护士

在数据与瞳孔间捕捉生命的微光

  从2000年到现在,25年了,监护仪的滴答声早就成了我生物钟的一部分。 这里收治着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的重症患者,在100%无陪护的环境里,我们既是护士,也是病人的“眼睛”“双手”和“耳朵”。

39.jpg

  神经外科的昏迷患者不会说话,但瞳孔会“告密”。去年,一位36岁的脑梗患者在取栓术后突发二次脑出血前,是我们护士及时发现他的瞳孔出现了变化,然后通知医生紧急上台挽救了病人。

40.jpg

41.jpg

  “快!推去CT室!”我们6个人合力转运180斤的他,全身药物性皮疹让每一次翻身都像在呵护易碎的瓷器。不到一个小时就要翻身、湿敷、吹干。我们请来全院专科护士会诊:神经外科护士指导意识评估,静疗护士用最细的导管在皮疹间隙穿刺,皮肤科护士调配特制药膏…… 最终硬是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这个年轻的生命。

43.jpg

  作为北京市首批ICU专科护士,我每年要完成200多例PICC置管,在皮疹密布的胳膊上精准穿刺,在躁动患者即将拔管的瞬间牢牢护住管路……作为ICU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我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监护仪只是帮手,真正的“生命雷达”,是我们重症监护室护士对病人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和迅速判断,这已不仅仅是职业的要求,分秒间都是救人命的事儿。

  ——讲述人:重症医学科 刘媛

  儿科护士

在哭闹与微笑间搭建信任的桥梁

44.jpg

  “宝贝别怕,阿姨的针比蚊子叮还轻哦。” 儿科病房里,我蹲下身和3岁的发烧患儿平视,用卡通贴纸分散他的注意力。17年护理生涯,我见过太多因宝贝生病而揪心的家长,有爷爷在门诊拍着桌子喊 “为什么急诊不能马上开药”,有妈妈抱着发烧的孩子边掉眼泪边问:“输了液怎么还烧?”……但每当看到小患者们从蔫蔫的“小树苗”重新跑跳着追打嬉戏,听到家长说“孩子就听护士阿姨的话”,那些被误解的委屈就都消散了。

45.jpg

  上一年级的女儿,在作文里写:“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医生,我以后也要给病人看病,我要向妈妈学习。” 孩子平常很少看到我工作的样子,却在作文里写下这样的话,这两句简短的文字,让我真的格外开心。

46.jpg

  儿科护士的战场不仅在输液室,更在每一次蹲下来的倾听,在家长焦虑时的耐心解释,在孩子恐惧时的轻声安慰。我们用小卡片教退热贴的贴法,用玩具熊演示雾化吸入,用无数次“慢慢来,我等你”,让恐惧变成信任。

  ——讲述人:儿科 张晓利

  急诊护士

在奔跑与坚守中托起生命的重量

  作为一名在急诊工作5年的护士,我至今记得那个抢救室颤患者的夜班——120送来时患者意识不清,是心肺复苏状态。我们立即佩戴除颤仪,显示室颤后迅速充电除颤。当患者恢复意识,我们带着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护送他转运。路上每一步都盯着设备参数,生怕错过一丝波动,直到他平稳转入专科病房,才发现手套里的掌心已满是汗水。

48.jpg

  最触动的是一个因意外胳膊肌腱断裂的9岁男孩,这孩子很平静,没哭闹,还问我“姐姐,我的手还能接上吗?”他越懂事,我们越是绷不住,给他包扎、抢救时,我们几个护士都强忍着泪。这可能就是急诊护士的成长,把心疼藏在专业背后,用最快的速度为生命铺路。

49.jpg

  急诊的委屈从不缺席,但温暖总能缝补裂痕。去年夏天,两名护士给醉酒患者输液时被踹伤,肋缘处淤青一片,可他们验完伤回来,第一句话竟是:“病人醒了没?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当警察要追责时,他们却选择谅解:“他当时意识不清,不是故意的。” 这种善良,在急诊屡见不鲜。

  护士长说:“抢救时的默契,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两医三护是最佳配置,但遇到多个抢救任务,所有人都会自动补位——有人开放静脉通路,有人准备气管插管,有人进行抢救记录,不用喊不用指挥,眼神交汇就知道该往哪儿冲。”

  ——讲述人:急诊医学科 胡婷婷、杜冉

  产科助产士

在阵痛与欢笑中编织生命的初章

51.jpg

  “加油!你比我当年厉害多了!” 产房里,我握着产妇的手,用自己的顺产经历给她打气。作为海淀医院产房开科后首位顺产的护士,我深知产妇最需要的不是冰冷的医嘱,而是“我懂你”的共情。曾有位二胎妈妈握着我的手说:“5年前你接的大宝,现在二宝还是你,像见到家人一样安心。”

52.jpg

  最惊险的一次,24周+的早产儿即将降临。680克的小生命,还没巴掌大,我们提前联系儿科、麻醉科,在产床上准备好转运暖箱。当新生儿第一声啼哭响起,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这是我院接生的最小早产儿,如今小婴儿也在平稳成长了。

53.jpg

  我觉得产房的魅力,在于见证生命的奇迹,更在于用细节编织温暖:给紧张的产妇调暗灯光,在宝宝趴在妈妈胸前时轻声说“看,他在找你的心跳”,回访时听到产妇说 “小某书上好多妈妈夸你们温柔”,这些瞬间,让我20年的坚守都闪着光。

54.jpg

  ——讲述人:产科 胡萍

以爱为灯,照亮生命的每个驿站

从 ICU 的精密监测到儿科的温柔哄劝

从急诊的极速奔跑到处产房的轻声鼓励

海淀医院的护士们

用不同的姿态诠释着

同一个信念

护理不仅是技术

更是贴着心的温度


护士节

不仅仅是属于她们的节日

更是全社会向这些平凡英雄

致敬的时刻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

每一位护士都能被温柔以待

每一份坚守都能收获尊重与理解

愿他们手中的那盏爱之灯

永远明亮

照亮每一个生命前行的道路

温暖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365英国上市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