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知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个新鲜的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它有消炎退热、祛风止痒、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健脾消食、健脾止泻、温经通痹、活血止血、宁心安神、强壮补益等十大功效。
这么神奇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快来让我科副主任医师刘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什么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医疗保健方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历史沿革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只在民间世代口耳相传,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1982年由广西中医学院黄瑾明教授、黄汉儒主任医师等在柳江壮医龙玉乾祖传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对该疗法的挖掘、整理、提高、研究,以及大力推广应用工作。因疗效显著,2011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治疗机理
以药线点灸的温热和药效对穴位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导,疏通龙路、火路气机,使气血恢复平衡,疾病得去。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主要功效
消炎退热、祛风止痒、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健脾消食、健脾止泻、温经通痹、活血止血、宁心安神、强壮补益等十大功效。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适用范围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临床验证,本法可以治疗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而对有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者,疗效较好。尤其是用于中风病有独特的取穴部位和非常好的疗效。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取穴规律
壮医药线点灸用穴规律与针刺疗法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有以下规律:
(1)直接使用中医穴位,主治病症相同;
(2)所取穴位位置与中医相同,但主治病症不同;
(3)壮医自己使用的特殊穴位取穴规律:可以用口诀表述为“寒手热背肿在梅,萎肌痛连麻络央,惟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
壮医药线点灸操作技术要点:
※整线:以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
※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约1~2厘米。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上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施灸:将线端火星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带有火星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每次一个穴位灸一壮。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掌握火候,切忌烧伤皮肤,药线点燃后,一般会出现四种火候:明火、条火、珠火、径火。只有珠火才可以施灸。
2、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手法有轻手法、中手法和重手法。临床应用原则是:以轻对轻、以重对重;即轻病用轻手法,重病用重手法。具体来讲,即重按为泄,轻点为补。
3、防止感染:点灸后会有痒感,特别是同一穴位连续点灸后会出现浅表的痕迹,停灸后一周左右自行消失。不要用手抓,以防感染。万一抓破,保持清洁或用75%酒精消毒即可。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多种疾病
壮医认为:“灸治铭言七大纲,寒热肿痿痛麻痒,一字一畴须当记,祛邪扶正得安康”。所以临床中属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等七个范畴的疾病均可以应用本法治疗。
临床应用上来看,中风病属壮医“巧坞”(大脑)病、龙路病和火路病范畴。壮医认为,龙路、火路有干线、有网络,其分支遍布全身,其内通行气血。若火路的中枢“巧坞”(大脑)内的部分龙路、火路分支不通畅,或功能失调,则气血瘀滞不通,或气血溢出路外,从而产生各种脑血管疾病,即中医所谓的中风病。以气血偏衰、气血瘀滞为主,治疗上多以补虚、祛瘀、调气为主,配以解毒。临床中选取特定穴位进行药线点灸,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瑾明,黄汉儒,黄鼎坚整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1-10.
[2] 黄瑾明,宋宁,黄凯,等.壮医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54-66.
海淀医院康复医学科2019年12月派出骨干医师参加了由全国名中医黄锦明教授学术经验传承人黄智姜老师亲自授课的非遗中针学习班,深入学习了此项治疗技术,目前已经在我科广泛开展,尤其在脑血管病,面神经麻痹,颈肩膝踝痛腰腿痛,麻木等方面,欢迎广大患者朋友前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