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科举办“在绘本中探索生命”主题活动
1月31日,安宁疗护科开展了一场“在绘本中探索生命”的主题活动,参加者是5到11岁的孩子及其家长,共计16人参加。此次活动主要是通过绘本的方式,与孩子开启讨论生命的议题,向家长示范如何开启生命教育的对话,从而让孩子对生命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社工师首先通过PPT向孩子们讲述了生命的诞生过程。通过“小黑点”的故事,孩子们了解了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他们也认识到“生是一个自然正常的过程”。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是一步步成长到其现在的样子。
在了解了“生”的过程后,社工师通过绘本《死亡是怎么回事儿》,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死亡是怎么回事儿”的探索之旅。孩子们明白了死亡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那么一个生命在死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可能会变成天使,也可能会变成各种颜色,还可能会变成树、鸟、花……不过不管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和逝去的亲人之间的爱永远不变。我们会通过很多种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爱和不舍,去怀念离世的亲人,譬如举办葬礼,整理亲人留下的物品等。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有人会痛哭,也有人“会把眼泪关在肚子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哀悼亲人。
最后,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死亡后会变成的样子”。有的孩子觉得变成了某种颜色,例如他喜欢的蓝色;有的孩子画了太阳树。家长看到孩子们的画、听了孩子们的分享,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表示“不再害怕死亡,也许会在那时候和自己最亲爱的人相遇”,而孩子对死亡展现出的认知也让家长惊叹,“这件事情原来可以如此地充满想象力!”
生命、死亡是一个深刻且重要的议题,一次活动对于这个议题来说远远不够,不过这次活动最重要的是开启关于生命议题的对话。在活动结束后,看到群里的分享,有家长说“这个活动让孩子理解生命、敬畏生命”、“感谢这个活动让我和孩子重新认识了生命的色彩,孩子晚上回去就和小伙伴分享了感受”、“孩子回家后和爸爸分享了自己画的太阳树,也许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一切都还很懵懂,但种子已经种下,对于生命的理解会慢慢地发芽”……是啊,正是如此,这次活动播下了一颗种子,我们希望孩子对生命有认识、有敬畏,那就需要给孩子了解、探索生命的机会。
安宁疗护科/秦苑 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