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动态
支部吹哨 党员报到 服务百姓 守护健康丨海淀医院开展“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健康服务活动
以党员“双报到”活动为契机,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基础上,在第72个世界红十字日到来之际,海淀医院党委开展以“支部吹哨、党员报到、服务百姓、守护健康” 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健康服务活动,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红十字事业,传播人道精神,展示海淀医院党员队伍立足岗位、服务社区的新气象、新作为。
做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
5月6日至8日,来自海淀医院17个党支部、20余个专业的50余名党员,分别前往位于医院周边的万泉庄南社区、合建楼社区、小南庄社区、倒座庙社区、稻香园西社区,为居民开展健康义诊咨询活动。
与以往不同,医院党委通过开展前期调研,由社区居民提议选出义诊专业,医院党委按照专业,通过“支部吹哨 党员报到”的方式,由各支部党员自己报名,形成义诊团队,深入社区,与居民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同时为有需要的居民开辟就诊便利通道。
万泉庄南社区
万泉庄南社区义诊小故事
眼科吉昂主任义诊时,开出了8张海淀医院眼科绿色通道卡,有了这张绿色通道卡,居民去医院就诊时可以享受绿色通道。
心血管内科楚新梅主任医师在义诊时,了解到这两位阿姨平时都有练习太极柔力球来锻炼身体,两位阿姨随即向医生展示了自己的太极柔力球,楚医生进行了现场专业指导。
合建楼社区
合建楼社区义诊小故事
5月6日,海淀医院团员青年们以组团的方式,与党员一起走进合建楼社区共同开展“双报到”义诊活动。
康复医学科叶晶主治医师在义诊时,带领居民和党员、团员们一起做了一节脊柱健身操。
家住合建楼社区的74岁的阎老师是今天义诊活动的受益者,他非常感动于海淀医院党员到社区报到的服务形式,认为送医到社区的做法非常接地气,满满正能量!主动将今天的活动场景用手机拍摄,制作成图文及视频发到了人民网!
小南庄社区
小南庄社区义诊小故事
前来就诊的刘女士向药剂科赵金主管药师咨询了好一阵,她说“平时没有专门指导用药的门诊,但是知道如何正确用药真的很重要”。
社区为义诊准备了就诊号码小卡片,因为去年医院来义诊时,社区发现前来咨询的居民非常多,需要这样的就诊号码方便大家咨询。
倒座庙社区
倒座庙社区义诊小故事
口腔科王瑞永主任因有门诊工作,不能一早来社区义诊,但结束门诊工作后立刻赶来社区,他就是想为社区居民义诊服务。
在感染联合支部董建平书记提议下,设置“居民呼声”活动,认真记录社区居民的心声,让下次义诊活动更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稻香园西社区
稻香园西社区义诊小故事
张福春院长刚到义诊现场,就遇到了自己的老病人——4月份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王奶奶。王奶奶说术后感觉很好,这次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真是太好了!
院领导向稻香园西社区刘朝霞主任座谈,介绍医院专业优势,了解居民健康需求。
海淀医院党委通过支部与社区一对一签约,以“双报到”形式,为社区提供各类健康服务。为建立党组织发挥作用长效机制,医院党委学习、参照 “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围绕健康海淀工作重心,借助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探索“支部吹哨,党员报到”长效服务模式,即“一个支部吹哨,其他支部党员响应报到”,突破单个党支部和单个社区服务的形式,使多社区、多支部、多学科交叉组成“网格化”医疗服务团队,发挥区域医疗健康中心作用,形成以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指导、医疗服务通道等服务为一体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为周边群众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提供专业支持,赢得百姓认可,提高党员服务意识,让党旗在社区高高飘扬。
支部吹哨 党员报到 服务百姓 守护健康
海淀医院开展“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健康服务活动视频
学习急救 援手他人
做生命的守护者 让生命之树枝繁叶茂
生命只有一次,掌握急救知识,关键时刻可以拯救一个生命乃至一个家庭!但对于急救知识,大家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 多年来,我们发现,百姓对学习基本急救技能的热情仅限于理论学习,不重视动手操作练习,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时候,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以致殆误宝贵的自救互救时机。
5月8日上午,在海淀医院门诊大厅,急诊科专业医务人员手把手现场指导参加活动的居民朋友们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现场除了可以实际操练,还可以亲手让生命之树枝繁叶茂。
这是海淀医院“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暨“白金十分钟”活动特别策划的活动,活动旨在普及心肺复苏抢救方法,让人们可以把握“白金十分钟”——即伤病发生后,专业人员不能到达的前十分钟,完成急救链条的关键第一环,挽救生命,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