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打通康复医学“最后一公里”医联体助推康复诊疗同质化
康复医学科主任佟帅带领“海淀最强康复团”“下沉”到温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的老百姓不用去医院排队也能享受到“不打折扣”的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这就是医联体助推康复诊疗同质化成果的一个新成绩。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回到工作岗位!”赵先生是一名办公室文员,家就住在温泉镇,今年已经58岁了。2021年1月他在工作时不慎被玻璃割伤,导致右手手掌多处肌腱断裂,神经、血管也受到损伤。虽然及时进行了修复手术,却依然造成了严重的手部功能障碍。
为恢复手部功能,重回工作岗位,赵先生转入海淀医院与温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的以康复专业学科建设为主的紧密型医联体改革试点,在专业的康复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省去了来回奔波到大医院的时间成本,在家门口短短2个月就基本恢复手部功能,成功重返工作岗位。
康复的目的是使病患重新得到能力或适应正常社会生活,恢复其身心功能,职业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综合并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他们进行训练再训练,使其重返社会,去承担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义务。医院自成立康复科以来,一直重视理论指导下的学科建设,以康复为主要业务的温泉紧密型医联体,加强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及其相关疗法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
康复医学科连续多次组织“海淀区社区康复实用技术培训班”,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进行授课,使学员的社区康复专业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建立海淀区“康复质控中心”,在与成员单位进行康复患者双向转介过程中,通过专业指导、技术输出、项目开展等方式达到“同质化”管理。
近一年的实践证明,紧密型医联体改革创新,使康复科的专业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也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患安置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康复科专家与基层医护人员通过密集通畅的专业互动,高频率、内容丰富的专业培训,在加强疫情防控的情势下,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截至目前,医联体改革创新使医院康复接待能力增加了将近一倍,为做大做强海淀康复专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构建医疗联合体,借助合作共建病区、管理帮扶、双向转诊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实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康复医疗服务在患者去向合理规划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起到积极作用。
通讯员/郝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