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架“桥”通“路”,海医肾内与患者共写“生命线”的契约

  

发布时间:2025-08-04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在北京市中关村核心地带,有一支在业界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医疗团队 —— 海淀医院肾脏内科,始终以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前沿、以精准诊疗守护患者生命、以创新探索拓宽治疗边界,形成了 “一向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的硬核实力,正持续书写着中国血液净化领域的不凡篇章。

“嘟~嘟~嘟”

监护仪发出规律的声响

一张张整齐的病床

一个个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

一台台透析机及血液滤过机工作着

血泵的转动发出轻微的嗡鸣

鲜红的血液顺着透明管路蜿蜒

仿佛一条炽热的岁月之河

续写着生命的篇章

13.jpg

  无影灯下

手术刀精准游走在患者脆弱的血管中

像是在荒芜的原野上开辟新的河道

护目镜后,目光如炬

穿透血肉的阻碍

捕捉每一处狭窄血管的走向

汗水顺着额角滑进领口

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将钛合金支架、人工血管化做坚固的桥梁

当超声仪显示

新建立的血管通路

开始出现特征性震颤时

熬红的双眼才泛起欣慰的涟漪

  这里是海淀医院肾脏内科。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王玉柱主任的带领下,用二十年时间将血液净化通路专业打造成全国标杆,每年完成各种血管通路与腹膜透析导管手术6000余台次,让众多的尿毒症患者在这里重燃生命希望。

13.jpg

14.jpg

中国血管通路学科的创新密码

2005年

当国内多数医院

对血管通路尚处摸索阶段时

海淀医院肾脏内科已悄然布局

  当时年轻的团队,如今已发展为拥有6名博士、16名硕士的精英医师阵容。他们中的多名医生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血液净化通路专家。

  由全国三八红旗手肖光辉带领的53名护理技师团队,日夜奋战在临床护理一线上,成为海医肾脏内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5.jpg

  肾脏内科作为海淀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把血液净化通路一体化管理作为发展方向,从患者透析方式的合理选择到术前评估,从手术实施到术后的随访和维护,形成了一体化的闭环管理模式。

二十年来

科室独创或改良了

多项核心技术及管理模式

改写了中国尿毒症患者的生存剧本

  01 将放射介入技术引入肾脏内科透析通路的建立与维护中

  2008年,肾脏内科与放射科合作,从通路相关中心静脉病变入手,开始了DSA下介入治疗探索,并快速涵盖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与更换、自体或移植物内瘘狭窄球囊扩张等多场景应用。

  为适应快速增长的手术量需求,2017年,在张福春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的强力支持下,科室病房经过改造安装了DSA设备,是全国肾脏内科中第一家拥有DSA设备的科室。

  科室专属DSA设备的启用,为放射介入在透析通路中的应用注入了全新活力,年放射介入手术量达到4000余台次,引领了行业发展方向。

  到目前为止,全国大约有近十家医院的肾脏内科安装了DSA设备。

16.jpg

  02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

  2010年,科室开始尝试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成形术,是全国最早开始超声介入治疗的两家医院之一,开创了血管通路超声引导微创治疗的先河,极大优化了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方案,减少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近年来,这项技术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与普及。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这项新的概念由王玉柱主任在2016年提出。该技术如同给透析穿刺装上GPS,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能更好地保护内瘘血管,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项技术正在全国迅速普及。

17.jpg

  03 优化腹膜透析导管功能不良治疗技术

  十年前,海淀医院肾脏内科联合乳甲外科将腹腔镜技术引入到腹膜透析导管置入以及导管功能不良的治疗中。同时不断完善腹膜透析患者的全周期管理,目前腹透平台管理患者达250余人,其中50%患者居家使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04 改良肱动脉表浅化技术

  对于一些由于中心静脉病变等原因难以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将上肢的肱动脉浅置于皮下,提供了长期透析穿刺部位,称为肱动脉表浅化。后又采用人造血管替代,延长了穿刺范围,称为改良的肱动脉表浅化(AAG)。

  此项技术,为那些面临血管通路耗竭的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延续。

  05 单针透析技术

  2023年,海淀医院肾脏内科开始尝试单针透析,目前已成功完成了1500余次的透析治疗,经过不断探索,使单针透析的便捷性、安全性、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单针透析技术为那些因通路并发症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透析治疗,避免了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同时,也为那些需要单针穿刺进行长期透析的患者开创了先河。

  06 建立血管通路随访平台

  2012年,海淀医院肾脏内科创新性设立血管通路随访门诊,配置智能随访信息系统及超声设备,通过物理检查及超声影像等及时发现并发症,并与日间病房紧密联动,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在线随访患者达到6000余人,是全国最具规模的血管通路随访体系

  “技术是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为病人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生命通路。同时还要结合实际需要,把技术下沉到基层去,让更多患者受益。”王玉柱主任说。

18.jpg

那些被改写的人生

  在王玉柱主任办公室书架上,珍藏着一本关于茶道的书,名为——《吃茶》。作者是一位19岁的被截肢的东北姑娘。

  她18岁高考结束后确诊尿毒症,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当地医院在左上肢建立了动静脉内瘘,透析半年后出现手指发绀疼痛等缺血症状,基层医生由于缺乏对内瘘相关缺血综合征的治疗经验,直接进行了截肢手术。

  姑娘带着希望来到海淀医院肾脏内科,当她颤抖着伸出空袖管时,王主任当即立下“军令状”:“右臂交给我,你放心。”成功的建立内瘘一年之后,她寄来了一本书《吃茶》。

这样的故事

在海淀医院肾脏内科持续上演

每一位医护人员

都在用他们高度的责任心与高超的技术

改变着每个患者的人生

······

19.jpg

20.jpg

输送透析通路人才

  作为业内优势项目,海淀医院肾脏内科团队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丰富临床经验,收获全国同仁与尿毒症患者的高度认可。

21.jpg

  海淀医院肾脏内科目前为“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管通路培训基地”“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华佗工程腹膜透析置管培训基地”等国家级培训基地。

  教学基地

22.jpg

23.jpg

海淀医院肾脏内科

血液净化通路技术进修班

是培育透析通路领域专业人才的摇篮

  19年来,全国各地的通路医师加入到海淀医院肾脏内科的进修课堂中。目前已成功举办85期进修班,500余名“透析通路特种兵”从这里“焕新”出发。

  进修期间,学员跟随权威专家团队,学习最前沿的透析通路技术,从理论知识夯实到复杂病例实操,全方位沉浸式教学。在这里,不仅能掌握透析通路建立、维护、并发症处理等核心技能,还可参与疑难病例研讨,与同行深度交流,拓宽诊疗视野。

  经海淀医院肾脏内科进修培训的医生,如今已在全国多地成为透析通路领域的中坚力量,其中10余名医生分别成为贵州、河北、山西、重庆等省市通路领军人物;108名医生填补当地该领域技术空白,用所学为尿毒症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与希望。

  未来,海淀医院肾脏内科将持续精进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为行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如果你怀揣在透析通路领域深耕的梦想,渴望汲取顶尖技术与经验,海淀医院肾脏内科透析通路技术进修班,期待与你携手,共筑血管通路事业新高度,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24.jpg

  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室作为国家级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养了14期全国29个省市血液净化专科护士600余名;血管通路护理精品班共培训了10期360余名来自26个省市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学员。


25.jpg

  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海淀医院肾脏内科毫无保留的将“血液净化通路一体化管理”的理念推广至全国各地,提高了全国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造福了更多尿毒症患者。

26.jpg

中国透析通路技术风向标

  肾脏内科团队汇集临床经验与先进学术理念,先后编写出版了《血液净化通路》、《血液净化通路一体化管理手册》、《透析通路问答》等多部医学图书,发表了《北美血管通路协会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标准化定义解读》、《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日间手术临床实践建议》、《动静脉内瘘血栓治疗临床实践建议》、《超声实时引导动静脉内瘘穿刺建议》等多项单中心临床实践建议,牵头编写了《中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及第2版)、《中心静脉病变介入治疗专家建议书》、《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专家共识》、《血液透析移植物内瘘护理专家共识》、《透析通路中国指南》、《血液透析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国专家共识(第1版)》等专家共识及行业指南,推动了中国血液净化通路技术的发展。

27.jpg

《血液透析移植物内瘘护理中国专家共识》

  为了增加透析通路医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2024年,在全国血管通路专业组组长王玉柱教授带领下,将每年的9月7日设立为“中国透析通路医师节”。每年不同的宣传主题,既是对透析患者生命的敬畏,又是透析通路医生的前进动力!

28.jpg

永远在路上

  王玉柱主任表示:“通过数十年的经验积累,我们坚持血液净化通路一体化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未来要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

  为解决因病房规模受限许多透析患者的手术问题,以血液净化通路随访平台作为支撑,在技术上坚持可视化、微创化的方向,科室将探索大日间小病房的运行模式,尽最大力量为患者多解决问题。

  未来三到五年,海淀医院肾脏内科总手术量将突破8000台,日间手术量每天可以达到25~30台,智能随访系统与日间病房的联动将守护超万名患者的“生命线”。

29.jpg

夜幕降临

透析室的灯光依旧明亮

医护人员日复一日地

守护着那些跳动的血管

正如王玉柱常说的:

“我们修的不是血管,是人生的希望。”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海淀医院肾脏内科的创新之火

正点亮中国血液净化领域的璀璨星空

365英国上市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