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医院文化|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患者服务 >>健康科普 >>科普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科普知识

发热、皮疹、关节痛?小心基孔肯雅热

作者:耿燕 来源: 感染性疾病科    

发布时间:2025-07-31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发热、皮疹、关节痛

且疾病来自东南亚、非洲、南美

我国广东部分地区

以往看到这几个症状

总是能联想到登革热病毒的感染


最近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HOT 基孔肯雅热疫情出现

引起公众关注

北京近期也出现

基孔肯雅热的输入性病例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病毒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引起,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 “花蚊子”)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但30%~40%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具有较大健康危害。

  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在我国,基孔肯雅热尚未形成地方性流行,但白纹伊蚊分布范围广泛,适合病毒快速传播的蚊媒活跃期长,面临病毒血症期输入性病例引起的局部传播风险。2008年我国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2010年后相继报告了6起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7-11月为我国报告病例高峰期。

  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此病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室内或房屋周边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 h和日落前2 h。病毒在蚊体内存活时间较长,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故防蚊灭蚊成了我们重要的防护措施。

10.jpg

  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病毒血症水平高,通过蚊虫叮咬或血液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间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感染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2~12天,通常为3~7天,有以下典型症状:

11.jpg

  1.高热:急性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热程通常1 d~7 d,可自行退热;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表现为双峰热,持续3 d~5 d恢复正常。

  2.关节痛:发热时,多个关节出现疼痛和肿胀,关节痛多为对称性,且进展迅速,可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多侵犯小关节如指、趾、腕、踝关节等,也可累及膝、肩等大关节,可持续数天或数月。

  3.皮疹:半数以上病例会在发热后2 d~5 d出现皮疹,皮疹呈典型的斑疹、丘疹或紫癜,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伸侧、手掌和足底,疹间皮肤多为正常,可伴瘙痒感。数天后消退。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基孔肯雅热的诊断依据

  ①流行病学资料:生活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或 12 天内有疫区旅行史,发病前 12 天内有蚊虫叮咬史。

  ②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病程 2~5 天出现皮疹,多个关节剧烈疼痛。

  ③实验室检查:(1)血清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2)恢复期血清特异性 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 4 倍以上增高;(3)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 RNA;(4)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基孔肯雅热的治疗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目前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①一般治疗:多饮水,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

  ②降温止痛:对于高热病人应先采用物理降温。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在排除登革热之前,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以降低出血风险。

  基孔肯雅热的预防

  夏季随着气温的持续攀升、降雨量增多、蚊媒活动愈发活跃,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加。夏季蚊媒传染病的预防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防蚊灭蚊:

  化学防护:合理使用杀虫剂,必要时配合社区灭蚊行动。使用含避蚊胺(DEET)、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

12.jpg

  物理防护:合理使用电蚊拍、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清晨和黄昏)长时间停留于草丛、树林等区域。

  ②环境治理:蚊虫在静水中繁殖,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水桶、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不给蚊子繁殖的机会

  ③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且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区别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相同,流行区域基本相同,临床表现亦类似,与登革热较难鉴别,两种疾病可同时发生于同一人。与基孔肯雅热相比,登革热发热持续时间更长,肌肉痛更明显,无明显游走性及多发性关节疼痛或关节炎表现,有出血倾向,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明显。两者的鉴别需要依赖实验室特异性检测。

北京的人员流动性大

曾有登革热的境外输入性病例

近期也出现基孔肯雅热的输入性病例

大家要提高警惕

做好防蚊灭蚊

清理积水等预防措施

旅行注意

前往东南亚、非洲、南美以及

国内流行区域(广东部分地区)时

务必加强防蚊措施

图片由AI制作

  参考资料

  1.世界卫生组织(WHO)《Chikungunya virus fact sheet》(2023 年更新)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孔肯亚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25版)》

  3.国家卫健委2025年疫情通报

  4.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2008年版) ——卫办医办〔2008〕99号

  5.基孔肯雅热诊断(WS/T 590—2018)2018年8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365英国上市官网